為全面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江西的生動實踐成果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深入貫徹省教育廳《關于組織開展江西省高校思政課教師“一線課堂”活動的通知》精神,扎實推進“一線課堂”活動的開展。3月13日,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政教師赴共青城開展“一線故事聽變化”系列活動。實地走訪對越自衛反擊戰中英雄老兵周瑞林,了解其一生踐行“生死一諾,為友盡孝”故事。
思政教師一行走訪了周瑞林家里,代表學校看望英雄老兵周瑞林。老英雄周瑞林結合歷史相冊和珍藏資料詳盡回憶起舍身忘死,保家衛國戰爭難忘歲月。
戰場約定生死之諾,千里赴莞盡孝雙親
周瑞林,1958年6月出生,共青城人,因戰傷殘退役軍人,1979年參加對越自衛反擊戰,榮立三等功。“咱倆無論誰在戰場上犧牲,都要把對方的父母當成自己的父母,像親兒子一樣養老送終”——這是周瑞林同戰友麥錫輝之間的“生死約定”。為信守這一承諾,周瑞林輾轉 20 余年,苦苦找尋戰友雙親;找到后,千里赴莞替戰友盡孝,十年如一日,兌現當年生死之諾。 “戰友為國盡忠,我替戰友盡孝。”周瑞林用一個軍人的血性和忠誠詮釋了什么叫“一諾千金”。
戰場約定生死之諾
1978年3月,周瑞林入伍,在南京軍區179師537團高機連當戰士。1979年1月,他被緊急抽調到廣州軍區奔赴廣西前線 ,被編入121師362團 5 連麥錫輝所在戰斗小組參加對越自衛反擊戰。剛完成一期穿插任務,正在無名小山坡休息,上級急電,部隊縱深穿插,不久遭遇伏擊。面對四名戰士因踩雷犧牲的惡劣情況,周瑞林這個新兵緊跟著前面的戰友身后,深一腳淺一腳地向前跋涉。突然,麥錫輝猛喊了一聲,小心有雷!但周瑞林聽不太懂組長麥錫輝的廣東話,仍繼續向前走。麥錫輝迅速拉了周瑞林一把,指著旁邊的地雷讓他看,這時他才驚醒過來。自此,周瑞林和麥錫輝結下生死友誼。戰斗間歇,他倆聊了起來,聊完以后,他們各自給對方寫下了自己的家庭地址和聯系人并約定:“咱倆無論誰在戰場上犧牲了,都要把對方的父母當成自己的父母,像親兒子一樣養老送終”。在一次突圍中,周瑞林和麥錫輝被打散了。待打散的部隊收攏以后,各連隊統計人數,周瑞林沒有看到麥錫輝的身影。隨后,他又找到能夠證實犧牲人的名單,里面也沒有發現麥錫輝的名字,沒有人能夠說清楚他的下落。直到2007年,周瑞林出差廣西,特地前往靖西烈士陵園追思。在陵園1區15排13號,他看到了麥錫輝的墓碑。熟悉的名字,熟悉的面容,讓他想起他們一起戰斗的歲月。當時,他痛苦不已,淚如雨下,心里默念著:“戰友啊,雖然我還沒有找到你的家人,但這些年來,我從來都沒有忘記過咱們之間的那個承諾”。
1983年春節起,周瑞林就開始寫信聯系麥錫輝烈士犧牲前留下的通信地址,由于當時交通、通信或麥錫輝家地址變化,始終沒有聯系上,信件都以“查無此人”被退回。1986年,周瑞林調入共青城人民檢察院工作,多次查找但一直沒有聯系上麥錫輝的父母。直到2008年夏天,廣東省東莞市檢察院檢察官來共青城辦案,周瑞林抱著試一試的想法,向幾名檢察官講訴了他和戰友麥錫輝之間生死承諾,希望他們回去之后幫他查找麥錫輝的父母及家人。沒過多久,周瑞林就接到了其中一位檢察官的電話,告之他已聯系上麥錫輝父母并找到了當地同連隊打仗時的戰友。 隨即,周瑞林馬上打電話過去,從此同麥家建立了聯系。接下來的日子里,周瑞林每年都會抽時間去看望戰友麥錫輝的父母,麥錫輝的父母感到無比欣慰和開心,非常喜歡重情守義的周瑞林,視同英雄兒子凱旋。
千里赴莞盡孝雙親
2008年國慶假期,周瑞林赴莞看望麥錫輝的父母。看到周瑞林,麥錫輝的父母激動地流出了淚水,像看到自己死而復生的兒子。周瑞林向麥錫輝的父母講述了麥錫輝烈士的最后時刻、講訴了他與麥錫輝之間的生死約定。他說,阿輝為國捐軀,是人民的英雄,我們永遠懷念他。以后,他就是他們的兒子,他會按照承諾,做一個兒子應該做的一切。
2009年春節,周瑞林趕往東莞同麥錫輝父母一起過春節。當時,麥錫輝父母無意中說出,“要是麥錫輝活在我們身邊那該有多好啊!”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倆老人的話深深地敲打著周瑞林的內心。他想著,僅僅節假日看望老人肯定不足以兌現戰場上的承諾,而是要留在他們身邊盡孝。當年3月,周瑞林辭去人人羨慕的檢察官職務,前往共青城駐莞辦事處當聯絡員。這樣,他也住在了麥錫輝父母身邊。此后,他視麥錫輝的父母為自己的父母,像親兒子一樣陪伴著老人、照顧著老人。
2016年初,麥錫輝父親去世,他以麥家長子的身份和他弟妹們按照當地習俗,把這場“白事”辦得既大方又體面,不知情的人還真以為他是麥家的長子。
遠赴千里之外,替戰友盡孝父母,對周瑞林來講,阻力很大。首先是他母親,他母親與麥錫輝母親同歲,也到了古稀之年,老母親希望兒子能陪伴在她身邊;其次是他的妻子,妻子說兒子還沒有成家,很多事情需要他的幫助,希望他放棄這個決定。但周瑞林告訴他們,如果麥錫輝沒有把他從死神身邊拉回來,就沒有今天的他,與他們自己家相比,麥家更苦更難,更需要他。聽到此言,原本不太同意的周瑞林的母親感受到兒子一顆滾燙的感恩之心,也就同意及支持他前往東莞侍奉戰友雙親。烽火歲月中許下的約定,在每周兩次的看望中,在麥爸爸生病時的照顧里,在平常的聊家常中,一一得到鮮活體現。周瑞林經常說,麥錫輝把一生都獻給了祖國,我們活著的人,盡一點孝,不算什么。如今,周瑞林一家和麥家已親如一家,周瑞林的妻兒也是一樣,很自然地融入了這個大家庭。一句承諾,四十年的堅守,是一份情義,是一種責任,更是一種軍人的忠誠信仰!
此次“一線故事聽變化”活動,進一步深化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認識,進一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一步堅定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和文化自信,參加活動思政教師紛紛深受感動,表示將以周瑞林為代表的更多的這一類一線故事融入日常思政教育教學過程,使思政課堂成為有聲有色、有血有肉、有魂有魄深受學生喜愛的思政金課,發揮思政課作為立德樹人的關鍵作用。
(文/康衛平 圖/胡成成)編審:劉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