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引導青年學生在觀察實踐中學黨史、強信念、跟黨走,以實際行動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江西財經職業學院“悅讀童年”團隊積極響應學校號召,組建支教隊于2021年7月10日上午分赴武寧縣魯溪鎮中心小學和梅顏村小學、廬山市華林鎮中心小學,開展為期七天的“紅色教育”活動。此次活動圍繞“講好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這一主題,開設了以紅色閱讀指導為核心,以黨史教育、紅色故事分享、紅詩朗誦、紅歌演唱、紅色繪畫與手工為支撐的紅色課程體系,用紅色文化浸潤童心。
宣講紅色經典,傳播革命精神
如何講好紅色經典,隊員們在下鄉前進行過認真的探討,大家一致同意采用“贈送讀本+閱讀指導+故事分享”的宣講模式。團隊向高、中、低年級孩子分別贈送紅色經典《閃閃的紅星》《雷鋒的故事》《閃閃的紅星(注音版)》作為讀本,分三個學段進行閱讀指導。支教隊員每講完一章,便跟孩子們一起進行紅色故事分享。
《閃閃的紅星》講述了農家少年潘冬子如何一步步走向革命,最終成長為紅軍戰士的動人故事。孩子們聽完都深受觸動,六年級的同學李周萍說:“我今年12歲,爸媽在外務工,我一直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有時想念爸媽會很傷心,很多事情都不能獨立完成,聽了潘冬子的故事,我感到非常羞愧,我要向潘冬子學習,做一個獨立勇敢的人,更要珍惜今天的幸福時光。”
《雷鋒的故事》一直在感動著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兒童,魯溪鎮和華林鎮的孩子們也不例外。四年級的冷若冰同學說:雷鋒叔叔是一個有責任、有擔當、無私奉獻的好人。我們應該向他學習!我也希望自己長大以后能夠為祖國的發展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她的話說出了孩子們的共同心聲。
走進紅色故事分享課堂,氣氛十分熱烈。半條棉被的故事見證著軍民魚水情深,一根扁擔的故事講述著官兵平等,一截布滿彈痕的樹樁訴說著戰斗的慘烈……支教隊員每講完一個故事,孩子們便躍躍欲試,紛紛舉起小手,迫切地想要和大家分享自己熟悉的紅色故事——海娃的故事、小蘿卜頭的故事、小英雄雨來、王二小的故事……講臺上的小朋友繪聲繪色地講著,臺下的孩子聽得津津有味。一個個紅色故事在分享的喜悅中浸潤著孩子們的心靈。
團隊隊長郭文瑄說:“紅色經典故事承載著紅色記憶,凝結著革命前輩英勇不屈的精神,流淌著紅色基因。講好紅色經典可以讓孩子們接受精神上的洗禮,培育他們的愛黨愛國情懷。”
童聲嘹亮,傳遞著對黨的無限深情
詩歌是語言的精靈,對詩最好的詮釋莫過于朗誦。支教隊員盧伊涵說:“朗誦最重要的是要把作品的思想情感準確的表達出來,在朗誦前,我們會跟孩子們講解作品創作的背景、主題和情感基調,帶著孩子們理解作品,走進作品。”她飽含深情地給孩子們示范朗誦了一篇《黨旗頌》,收獲了孩子們的陣陣掌聲。孩子們也不甘示弱,或慷慨激昂,或聲情并茂地朗誦了《可愛的中國》《我的祖國》《少年中國說》……表達著對黨的感恩,對祖國的熱愛。
紅歌鏗鏘有力,催人振奮。支教隊員帶著小朋友們一字一句地學唱紅色經典歌曲,如《東方紅》《南泥灣》《一條大河》《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閃閃的紅星》等。雖然這些歌曲的創作年代有些久遠,但孩子們仍然非常喜歡,唱的很認真。因為與紅色讀本同名,高年級的孩子最喜歡紅歌《閃閃的紅星》。經過幾天的演練,他們集體演唱了《閃閃的紅星》,充滿紅色旋律的歌聲在教室里久久回蕩,傳遞著孩子們對建黨100周年的衷心祝福。
支教隊員藍禎說:“誦紅詩,唱紅歌,可以讓孩子們在輕松愉快的體驗過程中默默接受紅色精神的洗禮。這是傳承紅色基因的有效方式。”
紅旗飄飄,童心向黨
在紅色繪畫和紅色手工課堂,五星紅旗是孩子們情有獨鐘的創作對象。至于孩子們為什么這么喜歡五星紅旗,四年級劉馨同學的回答具有代表性,她說“因為五星紅旗是我們的國旗,它有特殊的含義,四顆小五角星緊密地圍繞在一顆大五角星的四周,象征著廣大人民緊緊地圍繞在黨的周圍,團結戰斗,所以我很喜歡五星紅旗。”在支教隊員的悉心指導下,孩子們用稚嫩的小手和靈巧的畫筆做(繪)出一面面五星紅旗。孩子們手舉自己的“五星紅旗”作品,是對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的最好獻禮,臉上滿滿的喜悅與自豪。
在被問及為何要開設紅色繪畫與手工課時,支教隊員徐艷欣說:“繪畫和手工,既要用心,也要動手,是心靈與手巧的結合。孩子們完成作品會很有成就感。我們是想在孩子們的成就感中融入紅色元素,通過由手入心的滲透式進行紅色教育。”
“悅讀童年”團隊傾力打造的紅色教育課程體系,讓孩子們沉浸在紅色文化中,接受紅色精神的洗禮,對他們將來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必定會產生積極影響,相信他們長大成人后,會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擔當時代大任。
(文/彭龍英 圖/余文俊 羅海楓 羅靜芳)編審:劉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