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先把紙對折成三角形,再對折一下,然后還原成上一步,再將上面的頂點折到下面……”。在支教隊員的細心指導下,紅色手工課上的小朋友們折出了漂亮的五角星。
這是2021年江西財經職業學院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中的一個場景。為積極發動青年學子投身社會實踐,今年江西財經職業學院以“永遠跟黨走·奮進新時代”為主題,共組織400余名大學生,采用“集中服務”、“分散報到”相結合的形式,共赴全國30余個鄉村地區,圍繞黨史學習、理論宣講、鄉村振興、教育關愛等主題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引導和幫助廣大青年學生上好理論與現實相結合的“大思政課”,在社會課堂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在觀察實踐中學黨史、強信念、跟黨走。
一、 傳承紅色基因--支教課堂上的紅色故事
7月10日,江西財經職業學院“悅讀童年”支教隊再次出發,前往武寧縣魯溪鎮中心小學和梅顏村小學、廬山市華林鎮中心小學開展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為校外實踐基地的貧困兒童和留守兒童提供教育關愛服務。
恰逢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為了讓孩子們對黨的歷史有更加清晰的認識,支教隊員們以此為契機,精心設計教學內容,將紅色經典帶上講臺。支教隊專門開設了紅色閱讀課和黨史知識教育課,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給孩子們講革命先烈的英雄故事、講中國共產黨一路走來的艱辛歷程、講五四精神、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和長征精神等革命精神。在“授”與“學”的良好氛圍中,支教隊員們與小朋友們共同學習、共同感悟,砥礪了愛國愛黨之志,厚植愛國愛黨之情。
二、開展公益宣講—村里流動的“小喇叭”
在華林鎮華林村、虎口沖村和吉山村,去往當地的服務隊在各村村干部的指導下開展了安全教育、疫情防控宣傳等志愿服務。
活動伊始,隊員們走村入戶收集數據,開展村情調研。根據調研情況,服務隊分別在進村各主干道、村小門口、池塘水庫附近顯眼處,設置了各種防溺水標語、防疫常識展板。考慮到村里留守老人大多不識字,隊員們還準備了百余份圖文并茂的宣傳冊,深入每家每戶宣講。
同時,每支服務隊分為兩小隊,一支小分隊在實踐活動期間的每天下午繞池塘水庫進行防溺水巡邏,另一支小分隊配合村委會做好防疫值班、登記等工作,以實際行動踐行為村民服務的初心。
三、 聚力鄉村振興—線上線下支農忙
易家河村位于永修縣柘林鎮中心,全村主要產業為旅游業和柑橘農產業,江西財經職業學院曾多次在該村進行暑期社會實踐。2016年,由于缺少技術人員,作為全省先進基層支部的村支部,一直未實現支部黨建工作的信息化。在得知這一訴求后,當時實踐服務隊的張翔等4名師生主動幫助該村建成了村委會網站并上線運行。
今年村里又碰到了新問題—柑橘滯銷。了解到村民們的所“急”、所“難”,服務隊采取線上線下聯動的方式,幫村民們解決銷路問題。隊員們一邊聯系農產品直供移動互聯網平臺,在易家河設柑橘分銷點,實現柑橘的移動端分銷,一邊聯系水果批發市場和連鎖水果店等柑橘需求量大的商家,以批量銷售的形式擴大銷量。為了讓村民們適應互聯網的新技術、新理念帶給農村、農業的變化,服務隊的學生們還結合電商、營銷、信息工程等專業學科背景,向村干部、種植戶們演示如何使用手機和電腦了解農業信息、關注農業政策、開拓農產品網絡銷售渠道,為村民們辦了實事。
此次暑期“三下鄉”實踐活動將黨史學習教育與社會實踐結合起來,推動了“我為群眾辦實事”與理論學習相融合,廣大青年學生們在“學”中“做”,在“做”中更好地“學”,通過為群眾服務,接受教育、汲取智慧、施展才華、增長才干,展現了當代大學生的活力和擔當,不負青春,不負韶華。
(圖/“悅讀童年”團隊 孫澤遠 陳美 胡國帥 文/王磊)編審:劉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