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學生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有針對性地做好當前背景下大學生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省教育廳社政處組織全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師不定期舉辦“心理云對話”活動,助力大學生身心健康。
4月15日,在學工處及各二級學院的支持和協助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積極組織全校學生觀看了第一期“心理云對話”江西省大學生心理成長直播論壇。

本期論壇以“如何宅出和諧與成長”為主題,由華東交通大學心理教育中心承辦,華東交通大學的舒曼博士、胡燕博士擔任對話嘉賓,高旭博士擔任主持嘉賓,為全省大學生帶來了一場特別疫情之下的心理健康對話活動,對話主題圍繞“宅”字展開,從專業的角度探討疫情防控期間校園封閉式管理之下,同學們長時間“宅”在學校、“宅”在寢室的心理應對策略。

本次收看活動以班級為單位有序開展。當天有晚自習的班級組織在教室集體觀看。而沒有晚自習的班級,積極配合國家防疫要求,以寢室為單位組織收看。

同學們以熱情飽滿的態度全程觀看了這場直播。幾位嘉賓老師從心理學的角度分享了自己對疫情防控這一特殊時期心理應對的一些知識和技能。舒曼老師指出,空間距離的改變帶來了安全感的變化,我們應該正視負面情緒,接納其是正常的情緒表達,在近距離相處的過程中找到自我價值,由此找到自我成長的力量。胡燕老師認為,同學們會對當前疫情的各種不確定性產生焦慮,這種不確定性同時也在考驗著每個人的應對靈活性,鍛煉著同學們能不能解決問題、調整情緒、應對不確定性的能力。最后,高旭老師對此也做出總結:情緒調節不僅僅是頭痛醫頭那樣簡單,而是需要采取積極的行動來調節。這樣多年后再來回望這段艱難抗疫的歲月,我們或許能從中感受到苦中作樂、艱難中成長的旋律。
直播結束后,三位老師的話讓同學們受益匪淺。也充分調動了同學們對于疫情下的生活應如何從“宅”到“享受當下”的積極轉變!疫情當下,校園閉環管理成為常態。通過收看“如何宅出和諧與成長”心理云對話活動,同學們反響熱烈。城鄉建設學院黃松同學說:“通過聆聽此次直播論壇,我明白要了解情緒,與情緒和解。”基礎教育學院涂心蕊同學說:“聽完后我覺得應該與同學多交流,與老師多互動,在封校期間自覺遵守防疫紀律、主動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很多同學都紛紛表示:“心理云對話活動,使我受益良多,讓我對接下來的生活充滿信心與期待。”
第一期“心理云對話”活動的組織開展,及時調節學生“宅校”心理狀態,可謂是一場“及時雨”,讓學生們充分利用“宅校”時間凈化心靈、優化自我。同學們對自己充滿信心,無論處境如何,大家都能平靜面對,破繭成蝶,靜待花開,在疫情下宅出和諧與健康。
( 文/圖 王美娟 張亦弛)編審:余曼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