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在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019年3月18日,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對思政課改革創新提出了“八個統一”的要求。
馬克思主義學院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以建設高質量思政課為目標,以問題式專題化團隊教學改革為抓手,打破時空限制,打破身份界限,立足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課堂、超越課堂,探索形成“三三制”教學模式。
一、具體舉措
拓展課堂空間,暢通教學供需。構建由移動課堂、實體課堂、實踐課堂組成的三個課堂,每個課堂側重解決三個問題。“移動課堂”解決知識短板問題、社會熱點問題、途徑聯通問題,“實體課堂”實現內容專題化、資源系統化、師資團隊化,“一線課堂”注重升華老故事、弘揚紅故事、闡發新故事。
(一)豐富移動課堂,弄清“是什么”,滿足學習需求側
1.知識短板問題。針對高職院校學生基礎性、知識性有所不足的現狀,各課程各專題負責教師梳理知識點,拍攝制作微課,通過在線課程補齊學生知識短板。
2.社會熱點問題。每月編寫1期《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活頁(學生版)》,解讀熱點問題,及時答疑解惑,引導學生了解時政熱點,培養學生正確認識時政。
3.途徑聯通問題。充分利用江西紅色資源優勢,組織現場教學、體驗教學,將思政課教學由校內延伸至校外,貫通教學空間。
(二)做實實體課堂,聚焦“為什么”,用好教學主陣地
1.教學內容專題化。以理論為綱、問題為目,實施問題式專題化團隊教學,保證教學體系脈絡清晰,疏通學生思想“堵點”,扎準問題“穴位”,引領正確價值導向。
2.教學資源系統化。以統編教材為遵循,以問題式專題化為路徑,以學生學情為依據,以社會熱點為重點,編寫專題教學大綱、學生學習讀本及教師教學指南、課件和教案,建設優質教學資源,滿足教與學的雙重需求。
3.教學隊伍團隊化。積極探索“集體研究、合作備課團隊共享”機制,推行“雙師同堂”“一課多師”“師生同臺”等多樣態教學形式,做到教學互長。
(三)強化“一線課堂”,解決“做什么”,打造內容新矩陣
1.升華“老故事”。編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典型案例,引導學生深入學習、體會優秀傳統文化的永恒魅力;組織學生沉浸式參觀艾草和靈芝種植加工等,領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健康中國、美麗中國建設和鄉村振興中的現實價值。
2.弘揚“紅故事”。以紅色財經為主線,編寫《中央蘇區經濟制度》《中央蘇區紅色經濟故事》等讀物,闡釋紅色文化的指引意義;組織學生創作微電影、講公開課等,在情景式體驗中接受紅色文化洗禮。
3.闡發“新故事”。采訪參觀九江市消防救援支隊、鄱陽湖候鳥保護、剪紙,探究稻蝦種植、鄉村治理新模式、化工產業綠色發展等,形成江西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系列案例,引導學生深刻認識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江西大地的生動實踐。
二、成果成效
經過探索,“三三制”模式在三個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1.賦能教學。榮獲第三屆全國高校思政課教學展示活動特等獎1項;14人次獲全省教學能力比賽一、二、三等獎; 4個團隊獲全省思政課教師“一線課堂”優秀作品。1人獲全省“優秀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提名,1人為江西省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專家指導組成員。
2. 以教促研。獲國家級課題立項3項(以“優秀”結項2項、在研1項)、省級課題15項;發表論文19篇,4篇論文獲江西省高校思政工作優秀論文一、二等獎;出版教輔資2部。
3.學生受益。學生對思政課教學滿意度超93%。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大幅度提升,遞交入黨申請書、參加入黨積極分子培訓人數占在校生82%,1.6萬余人次參加校級思政類社團活動或微宣講;獲全國高校大學生講思政課公開課展示活動三等獎2項,“我心中的思政課”全國高校大學生微電影展示活動二等獎1項;連續5年獲江西省思政類知識競賽二、三等獎。假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紅色走讀和“三下鄉”等活動,多人次獲獎。
(文/圖 朱欣成)編審:余曼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