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化產教融合,探索數智化教學創新路徑,5月21日下午,信息工程學院在潯陽校區綜合樓813會議室成功舉辦“數智賦能,融合創新”專題教研活動。活動聚焦信創產業與教育融合實踐、人工智能技術賦能教學改革兩大主題,旨在推動教育教學與前沿技術的深度融合。學院全體教師積極參與,共同探討數智時代背景下職業教育的發展方向,為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建言獻策。
研討會上,副院長彭健首先向參會教師通報了學院教師使用AI教學的調研數據。數據顯示,目前已有95%的教師在備課、作業批改等教學環節中嘗試使用AI工具,其中22%的教師已實現常態化應用。隨后,各專業教師圍繞AI教學應用展開熱烈討論。學院短視頻工作室負責人萬鵬老師結合行業前沿,分享了AI工具在視頻智能剪輯、文案生成等方面的創新實踐;基礎教研室負責人彭剛老師通過現場演示,生動展示了WPS AI在課件制作、數據分析等辦公場景中的高效應用。與會教師積極交流經驗,并就AI技術存在的準確性不足、學生過度依賴等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學院院長易文泉對教師們的積極參與和深入思考表示高度肯定。他指出,AI技術為教育教學帶來了革命性變革,但需清醒認識到“AI并非萬能”,目前仍存在邏輯錯誤、內容失真等問題。易院長強調,教師應夯實專業基礎,提升教學能力,以更好地駕馭AI工具。
本次研討會為學院推進數智化教學改革提供了更多的思路,未來,學院將持續深化產教融合,加強教師數字素養培訓,促進人工智能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有機融合,為培養新時代數字人才貢獻力量。
(文/圖 彭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