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傳承紅色文化基因的重要論述,響應江西省高校學子暑期大思政實踐活動號召,7月3日,馬克思主義學院聯合會計學院以蘇維埃革命紀念館、革命烈士紀念碑、紅軍橋等承載紅色記憶的遺址為陣地,組織開展“學紅色歷史、講紅色故事、研紅色精神、踐紅色使命”四維聯動沉浸式紅色文化實踐活動,讓廣大師生沉浸式感受紅色文化魅力,汲取奮進力量。
在洪一鄉瑞昌縣蘇維埃革命紀念館,300余件承載著革命記憶的紅色文物構成了立體的紅色教材庫。泛黃的革命手稿上,“為勞苦大眾謀幸?!钡淖舟E雖已模糊卻透著穿透時空的堅定;銹跡斑斑的軍號旁,擺放著記錄其在五次反“圍剿”中吹響沖鋒號的戰地日記;帶彈痕的旗幟上,還留存著紅軍戰士用鮮血浸染的暗紅印記。學生們在講解員引導下,循著“星火初燃”“浴血奮戰”“解放曙光”“精神傳承”四大紅色主題展區,逐件研讀文物背后的紅色故事,凝視烈士墻上 300 多個名字,直觀了解當地革命歷程?!斑@些展品是先輩們用生命鐫刻的精神坐標,這些名字背后是用生命守護的紅色信仰,我們必須讓這份信仰永遠鮮活。”2023級會計專業學生周志晨的感言,道出了師生共同的體悟。
革命烈士紀念碑前,氣氛莊重肅穆。學生代表身著紅軍服,以《瑞昌戰役中的青春壯歌》為題,重現當地紅軍戰士李大山為掩護群眾轉移,堅守陣地直至彈盡糧絕的英雄事跡。他們用激昂的語調還原烈士就義前的慷慨陳詞,用細膩的動作演繹軍民互助的溫暖瞬間,“鄉親們,往前沖,我來斷后!”一句飽含赤誠的臺詞,讓在場師生仿佛穿越時空,置身于那段波瀾壯闊的革命歲月,不少人熱淚盈眶。表演結束后,全體師生向紀念碑敬禮,集體默哀三分鐘,在“繼承先烈遺志,傳承紅色基因”的集體宣誓聲中,完成了一場深刻的紅色精神洗禮?!氨w的溫度,是穿越時空的精神對話,紀念碑的高度,是紅色精神的海拔,我們要做攀登者,更要做傳承者?!?023級會計專業學生談順江的感受引發共鳴。
紅軍橋上,當地群眾與師生們圍坐交流。年近八旬的老黨員劉大爺指著橋身彈痕,講述起1934年紅軍在此突破敵人封鎖線的戰斗:“當時12名紅軍戰士用門板當掩體,在這座橋上堅守了整整一夜,為大部隊轉移爭取了時間,最后只有3人幸存……” 隨后展開的“移動研討會”上,師生們結合《瑞昌縣紅色文化志》記載,圍繞“紅色密碼如何解碼青春使命”“紅色精神時代轉化”等議題深入探討,提煉出“忠誠如鋼、團結如鏈、為民如親”的瑞昌紅色精神內核,討論形成“紅色文化數字數據庫”“研學線路設計”“紅色文化進校園課程設計”“革命故事動漫創作”等12個紅色文化傳播項目方案。帶隊教師熊曉蘭深情說道:“每一處紅色遺址都是活的思政課堂,讓紅色文化從書本走向生活,行走的思政課讓理論學習落地生根?!?/span>
在實踐環節中,師生團隊化身紅色文化守護者與傳播者,分工協作開展行動。他們協助紀念館整理《瑞昌紅軍歌謠集》《蘇區財經檔案》等紅色文獻300余件,用專業知識修復模糊的財務記錄,還原蘇區經濟工作中的紅色智慧,確保史料準確;在村鎮文化中心開設“紅色金融小課堂”,結合紅軍“打土豪分田地”時的財務制度,為村民講解誠信記賬的傳統、收支管理與防詐騙知識;清掃紅軍橋周邊環境,用行動守護紅色遺址。
此次“四維聯動”沉浸式紅色文化實踐活動,通過多感官參與、多維度體驗,讓紅色文化從“書本”走向“生活”,從“認知”深化為“認同”。師生們紛紛表示,將把在活動中汲取的精神力量轉化為學習工作的動力,以實際行動傳承紅色基因,爭做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下一步,學校將持續創新紅色文化教育形式,推動紅色教育常態化、長效化,引導青年學子在研讀紅色史料中堅定理想,在傳承紅色基因中厚植家國情懷,在踐行紅色精神中錘煉本領,在服務社會發展中踐行時代使命。
(文/圖 馬克思主義學院、會計學院、城鄉建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