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展現新時代青年的擔當精神,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近日,現代服務學院“青衿志遠·耘夢鄉途”暑期社會實踐隊奔赴九江市湖口縣付垅鄉,沉浸式探尋國家級非遺青陽腔的獨特魅力,以青春之力解碼傳統藝術,助力鄉村文化振興和非遺活態傳承。

童聲腔韻,叩響非遺之門
湖口青陽腔是研究中國古代戲曲演變的重要活態資料,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傳統戲劇類的代表性項目,于2006年5月20日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實踐隊前往了湖口縣青陽腔傳承保護基地,觀看了由“小演員”們帶來的青陽腔經典劇目《貴妃醉酒》。隨后實踐隊隊員們與青陽腔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饒江釵老師進行了深入的交談,了解到青陽腔發展至今已有近500年歷史,具有節奏慢,劇目長的特點,隨著現代社會經濟的發展,在傳承方面遇到重大瓶頸。湖口付垅鄉在近年采取了“非遺進校園”的方法,創辦了秀蘭班,培養了近10批平均年齡在10-13歲的新時代青陽腔傳承人,為青陽腔的傳承奠定堅實基礎。

親身體悟,觸摸腔韻精髓
實踐隊在觀看完秀蘭班的表演后,在青陽腔傳承人的帶領下,換上精致的表演服裝,開啟學藝之旅。傳承人從基本的唱腔韻味教起,一字一腔糾正發音;再到臺步、手勢,細致指導動作規范。隊員們親身感受著青陽腔 “滾唱滾白”“一唱眾和” 的獨特魅力,在一招一式、一吟一唱中,觸摸到傳統戲曲藝術的深厚底蘊,體會到非遺傳承背后的堅守與溫度。

交流文旅,共繪振興藍圖
實踐隊隨后前往湖口縣文化旅游局,與湖口縣非遺傳承保護中心童艷華主任交流學習。童主任介紹了當地非遺保護整體規劃,從政策支持到資金扶持,從非遺進校園、進景區的布局,到借助新媒體推廣的探索。隊員們結合所學,為青陽腔傳承建言獻策,在思維碰撞中,勾勒出非遺與文旅融合、助力鄉村文化振興的美好愿景,更堅定了以青春行動講好非遺故事的信念。

此次付垅鄉之行,實踐隊在青陽腔的腔韻里,讀懂非遺傳承的溫度與使命。未來,實踐隊隊員們將化身為非遺 “傳播者”,用青年視角、創新方式,讓青陽腔這一古老藝術,在新時代綻放更耀眼的光彩,以青春擔當守護傳統文化根脈,賦能鄉村文化振興!
(文/黃雅婷 圖/習芳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