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id="hpwib"><optgroup id="hpwib"><center id="hpwib"></center></optgroup></span>
    • |
    • 數字校園
    • |
    • 辦事大廳
    • |
    • 電子郵件
    全文搜索

    首頁

    媒體關注

    當前位置: 首頁 > 媒體關注 > 正文

    中國教育報:把握五個“度”高質量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劉彪文)

    來源:    發布時間:2022-08-29    點擊量:

      2022年8月27日,《中國教育報》第4版教改風采專欄刊登了我校黨委書記、校長劉彪文的文章《把握五個“度”高質量推進課程思政建設》。

      文章全文如下:





    江西財經職業學院
    把握五個“度” 高質量推進課程思政建設

    劉彪文



        課程思政具有廣泛性、深入性、融合性的特點,是加強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關系到“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這個教育的根本問題,在立德樹人上發揮著重要作用。職業教育是一種區別于普通教育的類型教育,開展課程思政有著不同于普通教育的、體現職業教育特點的類型化路徑。江西財經職業學院注重把握好五個“度”,高質量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取得了良好成效,培養了一大批適應社會需要的具有德美品質、健全人格、專業素養、實踐能力的“四具備”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

         大力突出職業特性

         讓課程思政具有“黏度”

         職業教育作為一種類型教育,是國民教育主陣地之一,是培養多樣化人才、傳承技術技能、促進就業創業的重要途徑。職業性是職業教育鮮明、直接的特征。職業教育的職業特征并不意味著受教育者不需要進行文化知識學習,而是側重點有所不同。博覽群書可長智,精通一技能興家。職業教育應以“有業”“樂業”為終極目的,“有業”更多地體現了職業教育知識傳授、技能培養的職能,“樂業”則要求職業教育在價值塑造上發揮更大作用。

         學校大力推進課程思政建設,著眼于培養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需要的經濟管理類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目標定位,在教學實踐中充分體現職業性,突出職業精神。職業與生產、服務崗位緊密對應,學校全部38個招生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和課程均由學校專業教師和行業企業專家組成的專業建設委員會制定,確保各專業的職業工作流程、崗位工作內容與要求、職業道德與職業精神得到充分體現,在實現提高學生文化知識和職業技能目標的同時,有效將職業素養、職業道德等內容有機融入到課程教學中,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第四條“實施職業教育應當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受教育者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培育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傳授科學文化與專業知識,培養技術技能,進行職業指導,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質”的要求。

         在育人實踐中,學校通過課程教學,積極引導學生弘揚職業教育所蘊含的勞模精神、工匠精神、終身學習精神等,幫助學生樹立尊重勞動、崇尚技能、奉獻工作的理念,不斷提升課程思政的“黏度”。學校強化政治認同和家國情懷,大力培養學生規則意識和公共精神;注重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工匠精神;教師結合個人教學風格,根據課程特點定制教學方案,靈活選擇適合的、多樣的課程思政方法,不生搬硬套、不“千人一面”,而是在充分考慮專業與學生個體特征的前提下開展思政教育,避免了“硬思政”“假思政”的現象。

         主動適應學情特征

         讓課程思政具有“精度”

         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的第二個不同之處是生源的不同。職業院校學生生源更加多元化,既有傳統生源如普通高中畢業生和“三校生”,又有非傳統生源如退役軍人、下崗失業人員、農民工和新型職業農民等。其中,普通高中畢業生既包括了高考生也包括了單招生(分類生)。不同的生源各有特點,傳統生源中的高考生文化知識基礎較好,“三校生”學習更自覺,單招生的思維靈活性則較好,而非傳統生源學生的文化基礎知識相對缺乏。相對于普通教育,職業院校學生的文化基礎薄弱、學科知識不夠扎實,在“學習心理預期”“學習行為特質”“學習認知結構”“學習動力機制”等方面,具有自身的類型特點。

         針對這樣的學情,學校在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時,遵循學生成長成才規律,采用多元化的教育教學途徑,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不斷增強課程思政的針對性,精準把握課程思政教學著力點。第一,大力發揮課堂教學(第一課堂)的主渠道作用。課堂是學校教育的重要渠道,課堂教學既是傳授系統性知識的主要方式,也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主要途徑。學校上下高度重視用好第一課堂,下好功夫、花大力氣把課堂教學做精做細做實,綜合運用多樣的方式方法,確保提高課堂教學實效。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注重有機結合思政元素與課程內容,不“強融”“硬融”,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起到鑄魂育人的效果。第二,積極適應“互聯網+”環境下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學校以在線課程為抓手,創新課程思政在線教學模式,圍繞課程思政工作不斷創新課程形式及教學方法;積極應用現代信息技術,開發課程思政富媒體資源,發揮新興技術與平臺可視化、趣味性的特點,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內生動力,有效提高了學生的接受度。第三,積極用好多種社會資源。職業教育必須面向社會,職業院校建設課程思政更要面向社會。針對部分學生成就感不高、自信心不足的狀況,學校經常邀請相關領域專家學者、職業技能大師、勞動模范、校友等入校園、進課堂,特別是開展技能大師、校友的講座、授課等活動,讓學生感受身邊榜樣的力量,以親身經歷激勵他們樹立職業信心,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和職業認可度,有效提升了學生學習獲得感和職業素養。

         全力體現實踐導向

         讓課程思政具有“效度”

         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的第三個不同是其面向能力培養的實踐教育,具有鮮明的實踐導向。無論是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辦學模式,還是理實一體、賽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都是職業教育實踐導向的體現,充分凸顯了職業教育的特性。

         學校在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的過程中,在大力發揮第一課堂(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的基礎上,還特別注意發揮第二課堂(課外活動)和第三課堂(社會實踐)的作用,充分發揮好三個課堂的協同育人功能。首先,注重課堂教學、課外活動的整體性。學校根據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結合課程性質、特點、教學內容,厘清并明確不同課程的課程思政目標,表達課程的特定思政要求。學校深刻認識到,不同課程的課程目標各有差異,但在專業人才培養和育人目標上是一致的,體現出“分”與“合”的關系。學校充分結合專業、課程特點設計和實施課外活動,防止“為了活動而活動”,以豐富多樣、針對性強的活動使學生得到充分鍛煉,突破課堂和書本的限制,拓寬學習領域,有效培養了學生綜合素質和團隊協作能力。其次,注重不同性質課程的協同性。無論是理論課程、實踐課程,或是理實一體課程,都以培育職業精神、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為目的。課程思政是一種浸潤式的隱性教育,學校各二級學院、各專業組織教師認真梳理各門課程的教學內容,深入挖掘課程蘊含的思政元素,巧妙將其融入到教學中,實現了潤物無聲、風化于成的育人效果。此外,學校一方面通過校內外育人基地、地方紅色文化研學基地、地方傳統文化研學基地、地方工業遺產基地、社會調研等校內外實踐基地,廣泛開展體驗式、沉浸式、情境式的課程思政實踐體驗活動,將“讀萬卷書”與“行萬里路”結合起來,用好社會大課堂,在實踐中提升課程思政實效性。另一方面,學校積極引導學生參加各種形式的創新創業大賽,以賽促學、以賽育人,通過競賽培養學生積極進取、團結協作的合作意識,在不斷重復訓練中培養學生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不斷厚植家國情懷

         讓課程思政具有“溫度”

         學校進一步明確育人目標,站在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政治高度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積極通過價值塑造強化政治認同,通過對學生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教育,厚植其家國情懷和報國之志。為了更好地培養青年學生成長成才,學校高度重視筑牢學生信仰之基,引導學生更加深刻地認識世界、國家和個人,塑造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從“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到“先天下之憂而憂”再到“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自古以來,家國情懷流淌在中華民族血脈中,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學校進一步強化家國情懷的培養,引導青年學生心系民族和國家的前途命運,關注時代和社會的深刻變化,把個人前途與國家發展聯系起來,勇立潮頭,善作善成,做支撐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奮斗者、開拓者、奉獻者。基于服務地方經濟、區域發展的功能定位,學校扎根地方,特別注重挖掘具有江西特色的“紅色”“綠色”“古色”“金色”思政資源,讓課程思政更具貼近性和親和力,適應職業院校學生的認知特點。學校組織專業教師先后編寫了《江西優秀傳統文化典型案例》《中央蘇區經濟制度》《中央蘇區紅色經濟故事》等輔助讀物,將家國情懷進一步具象化、感性化,讓學生從中汲取寶貴的文化精髓和精神力量,進一步提高學生服務地方的熱情,有力提高了課程思政的親和力、感染力,讓課程思政走近、走進學生,真正實現“入腦入心”,讓學生學有所思、學有所獲。

         積極整合跨界資源

         讓課程思政具有“力度”

         職業教育是跨界教育,辦學主體多元化(政府部門、學校、行業企業、社會等),教學場景多維度(學校課堂為主,家庭課堂、企業課堂、社會課堂為輔)。2020年,《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明確將“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納入職業學校評價重點領域,同年,《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年)》,提出了“深化職業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化校企合作協同育人模式改革”“完善校企合作激勵約束機制”三項深化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具體任務,為職業教育發展指明了方向。

         學校在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的過程中,積極高效地整合各類跨界資源,充分依托學校教育資源和各類教學場景,通過匯聚頂層設計、主體實施的家校同向、校企合作,構建多層級全方位無死角的協同機制,形成提升教育實效的多方合力。首先,師資共建共用協同。企業教師與學校教師實現一體化教學,家長與學校教師協調對接,各展所長培育優秀人才。其次,課程共建共享協同。學校在課程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方法等方面實現一體化,將新技術新業態及時反映到教學中,積極探索新思路、新手段。再其次,教學場所無縫對接。從傳統課堂到校園內外,從實訓基地到企業、行業,都是對學生進行教育教學不可或缺的重要場所,學校充分挖掘各種形式的教育手段優勢,幫助學生順利從校園走向社會,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作出重要貢獻。與此同時,學校還著力加大宣傳和輿論引導力度,努力營造關心支持課程思政建設的濃郁氛圍,凝聚對課程思政理念的廣泛共識,改善全員助力課程思政的生態,提升課程思政外部正效應,加大課程思政建設的協同力度。

         江西財經職業學院準確把握課程思政建設要義,精準定位職業教育特性與發展方向,牢牢把握五個“度”,圍繞學校實際與人才培養目標高質量建設課程思政,取得了良好成效,培養了大批具備德美品質、健全人格、專業素養、實踐能力的“四具備”技術技能型專門人才,為職業教育及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貢獻了積極力量。

     (江西財經職業學院黨委書記、校長 劉彪文)




    免费被黄网站在观看| 亚洲人成网亚洲欧洲无码| 欧美综合婷婷欧美综合五月| 免费在线观看a视频| 焰灵姬你下面好紧| 免费人成在线观看播放国产| 热re99久久精品国99热| 人人妻人人狠人人爽| 毛片a级三毛片免费播放| 亚洲黄色第一页| 欧美性生活视频免费| 亚洲最大成人网色| 欧美大片AAAAA免费观看| 亚洲欧美中文日韩综合| 欧美一区二区影院| 亚洲av日韩av无码av| 日韩一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av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理论片午夜论片|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费搜索 | 精品国产日韩亚洲一区91| 四虎澳门永久8848在线影院| 篠田优在线播放| 伊人蕉久中文字幕无码专区| 欧美日韩在线不卡| 亚洲另类激情综合偷自拍图| 日本黄色影院在线观看| 久久久国产99久久国产久| 性欧美大战久久久久久久久| 一本之道在线视频| 国产高清www免费视频| 6一10周岁毛片在线| 国产寡妇树林野战在线播放| 羞羞漫画页面免费入口欢迎你| 啊轻点灬大ji巴太粗太长了免费| 爱情鸟免费论坛二| 亚洲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大片在线永久免费观看网站|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无码网站| 少妇中文字幕乱码亚洲影视| jux-222椎名由奈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