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江西財經職業學院黨委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始終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光榮使命,積極推進“三全育人”綜合改革,不斷開創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有效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質量和水平,形成了富有財院特色的“三全育人”新格局。 聚合資源 唱好全員育人“大合唱” 一是加強統籌設計。學校成立“三全育人”綜合改革領導小組,大力推進“三全育人”工作;制定了《江西財經職業學院推進“三全育人”綜合改革工作實施方案》;將十大育人體系建設細分為20項具體項目,共87項具體工作,涉及到全校16個牽頭單位,明確了各任務的責任單位,建立了責權明晰、嚴格高效的管理體制,有效實現了層層覆蓋、層層組織、層層參與,建立健全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部門各司其職、多方協調互動、師生共同參與的工作機制,著力打通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盲區、斷點。 二是堅持齊抓共管。完善學校領導深入基層聯系學生班級制度,打通思政工作“最后一公里”。校領導堅持“面向學生、關愛學生、培養學生”的學生管理和服務導向,堅持“精細化管理”和“以學生為本”的工作理念,主動進課堂、進班級、進寢室、進社團、進網絡,引導學生學做人、學做事,指導學生的學習與發展,幫助學生解決思想和實際問題。同時,統籌各類育人資源,將思政教育潛移默化地融入到教學、科研、管理、服務等工作中,形成了專任教師、輔導員、兼職班主任、管理服務人員、實踐導師等全員參與的育人格局。 三是建強思政隊伍。選優配齊思政工作隊伍。堅持外引內培,不斷充實和加強思政課教師、專職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隊伍建設,積極探索黨政管理干部轉崗為專職思政課教師,整合組織、宣傳、團委和二級學院黨務工作人員,通過制度建設、輔導培訓、管理考核等舉措,建成一支政治過硬、業務精湛的專業化思政工作隊伍。涌現出江西省首屆黃炎培職業教育優秀教師、省模范教師、省“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青年井岡學者、全省思政課教學比賽優秀教師等一批思政工作優秀人才。 四是凝聚校友力量。建校以來,學校為社會培養了10萬余名財經類應用型人才,大多數已成為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的領導高管和業務骨干。校友是學校的寶貴財富,學校黨委高度重視校友的育人功能,積極探索校友資源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綜合育人方面的新途徑,搭起“校友+”育人立交橋。組織校友論壇、優秀校友事跡報告會、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系列校友宣講活動,充分發揮校友的榜樣作用,為學生成長導航。邀請校友企業來校參加招聘會,建立校友企業實踐基地,搭建校友企業與母校合作共贏舞臺,讓學生看到職業發展前景,也為學校的就業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多措并舉 下好全程育人“一盤棋” 一是用活第一課堂。持續推進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豐富移動課堂,充分利用現代教學手段,開辟在線課堂,滿足“網生代”“拇指族”學生的學習需要;做實實體課堂,通過問題式專題化團隊教學精準發力,把“為什么”講清楚、講透徹;用好“一線課堂”,發揮江西豐富的紅色資源與綠色資源優勢,大力講好“老故事”“紅故事”和“新故事”。同時,注重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協同推進。印發《課程思政工作實施方案》,舉辦課程思政教學大賽,課程思政理念深入人心。組織教師認真梳理各門課程的教學內容,深入挖掘課程蘊含的思政元素,巧妙將其融入到教學中,實現了潤物無聲、風化于成的育人效果。 二是充實第二課堂。聚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全面落實“五育并舉”,扎實推進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依托“到夢空間”系統,全方位記錄學生第二課堂參與情況與成長歷程,實現第二課堂活動的科學化、系統化、制度化、規范化,創新可記錄、可評價、可測量、可呈現的人才培養模式。同時,不斷豐富活動內涵,積極創新第二課堂活動形式。推動青年大學習、學習強國常態化學習,強化政治和理想信念教育;組織創新創業大賽,依托學生社團開展多彩的文化活動,搭建學生素質提升、風采展示的舞臺。充分發揮了第二課堂育人功能,提升了第二課堂育人實效,為學生成長提供了廣闊平臺。 三是完善校外課堂。組建“紅色走讀”團隊,深入江西各地紅色紀念場館(舊址),如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八一起義紀念館、秋收起義修水紀念館等地,追尋紅色記憶,傳承紅色基因;聚焦經濟欠發達地區和特殊群體,開展西部志愿服務、疫情防控、悅讀童年等實踐項目,號召青年深入基層建功立業。通過校外育人基地、地方紅色文化研學基地、地方傳統文化研學基地、社會調研等校外實踐基地,廣泛開展體驗式、沉浸式、情境式的校外課堂實踐活動,將“讀萬卷書”與“行萬里路”結合起來,用好社會大課堂,在實踐中提升育人實效。 四是加強分類引導。分年級、分專業、分層次、分需求,將育人貫穿入學到畢業各階段。在新生錄取階段,改革創新了《錄取通知書》,將黨史、學生管理制度、國學知識等內容編入錄取通知書,抓住人才培養的“源頭”;在入學教育階段,通過開學第一課、書記院長面對面、專業介紹會,和愛國榮校、法治教育等系列活動,幫助新生邁好入學第一步;在培養階段,通過各類課程學習和課外文化、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與能力;在畢業階段,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學生就業的各個環節,使學生樹立良好的就業觀念,順利步入社會,成功走向職場,開啟新的人生旅程。 協同聯動 堅持全方位育人“同發力” 一是強化心理育人。學校黨委高度重視和支持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將此項工作作為學校的“陽光工程”來抓。不斷強化心理健康教育網格化管理,建立了“學校(心理中心)—二級學院—班級—寢室”心理健康教育四級網絡體系,逐步形成“普查建檔、課程教學、咨詢輔導、心理活動、心理網站、社團指導、科研調查”等“多位一體”工作模式。已連續舉辦13屆“全校‘5·25’大學生心理健康文化月活動”,連續舉辦11屆“全校‘助夢杯’大學生心理素質拓展大賽活動”,常態化開展“心理主題班會”“心理讀書會”等日常活動。積極搭建活動平臺,活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多彩,增強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吸引力,營造了積極、健康、陽光、樂觀、向上的校園心理文化氛圍。 二是提升網絡育人。充分利用校園“兩微一端”平臺,積極制作傳播貼近大學生特點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先后發布了“最颯天團來襲”“塔克拉瑪干深處綻放的青春——記學校西部志愿者汪苗苗”“梔子花開”等原創作品,引領青春正能量。開展了“網絡文化節”“微電影大賽”等活動。“財院街坊”“財院十二時辰”“我和我的祖國”“青春財院”等活動作品在學生中引發良好反響。著力培養新媒體學生團隊、互聯網開發愛好者學生團隊,加強網絡素養培訓,提高網絡思政教育的方法和藝術,培養了一支優質的網絡文化建設生力軍。通過打造網絡陣地,拓展育人空間,實現網絡育人,唱響新時代主旋律。 三是踐行服務育人。研究梳理后勤保障服務、圖書資料服務、安全保衛服務等各類服務崗位所承載的育人功能,明確、細化職責和要求,核定各類人員職責范圍,提升全員對“服務育人”理念的認識,積極營造全員參與、自覺育人的“大格局”。印發了《江西財經職業學院轉變工作作風、落實工作首問負責制實施辦法》,全面落實“首問負責制”,推廣“微笑服務”,提升服務水平,增強師生獲得感和幸福感。積極做好學生來信來訪接待,發揮網絡平臺、電子信箱及服務熱線作用,認真聽取學生的有關意見,妥善處理學生申訴和有關問題投訴,維護學生的合法權益。讓“服務育人”成效如春風化雨般浸潤學子心田,形成人人、事事、處處育人格局。 四是強化就業育人。始終堅持以就業育人為核心,將立德樹人與專業指導有機融合,思政與職業生涯教育深度融合,結合經濟社會發展新業態和新常態,指導學生職業發展“走得正、走得穩、走得順”,正確認識學業和就業的關系,理性規劃職業生涯,做好適應社會、融入社會和迎接就業挑戰的準備。江西財經職業學院黨委高度重視畢業生就業工作,始終堅持把就業工作當作“一把手”工程,打造以特色就業市場為基礎,以就業平臺、就業幫扶、就業信息、基層就業為拓展的“一體四翼”就業服務體系,有力推動了就業工作。近三年來,江西財經職業學院畢業生就業率年均超過95%,學校被評為“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 心有所信,方能行遠。江西財經職業學院將牢記初心和使命,胸懷“國之大者”,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堅定的意志、更實的舉措持續深化“三全育人”綜合改革,推動學校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 (杜程霖) |